阅读新闻
背景: #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财富增长下奢侈消费行为的伦理分析

[日期:2009-03-20]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高涨,每年的GDP增长率在7%(除1981年,1989年,1990年)以上,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与此同时,国家也逐渐地富裕起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财富也在不断地增加。

全球咨询业巨擘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于200610月在北京发布了《2006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二十大财富市场之一,而且也是全球财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的百万富翁总数更是排名全球第六。[1] 200711福布斯中文版发布消息称,中国至少有400人以上的上亿美元身家的富豪。福布斯评论称,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亿万富翁最多的国家之一。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26971.64美元,居全球第四。截至2007920日,沪深交易所统计数据显示,两个市场总市值合计已经达到24.53万亿元。随着建设银行、中国神华以及中石油三大巨头回归A股市场,预计沪深股市总市值将很快超过30万亿元。

 

一、    财富快速增长下的奢侈消费现象

中国消费者正在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主角。下面是从麦肯锡收集来的一组“他们是谁,以及他们兜里有多少钱?”的数据。[2]

  • 居住在大城市的1%的人口,却掌握着全市10%的可支配收入。他们拥有每年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年薪,是国际品牌及奢侈品的积极消费者。
  • 就支付能力来说,1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在美国拥有4万美元的支付能力。
  • 2.5亿中国人的家庭收入已经超过每年1000美元、5千万中国人的家庭收入超过每年3500美元,并且他们的购买力在中国不是能用美元可以衡量的。
  • 2025年底,中低层阶级可能会达到5.2亿人,总共拥有13万亿3千万元人民币的可支配收入。
  • 不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到2025年底,中国城市家庭消费将会达到每年20万亿人民币。

尽管十三亿人口不等于十三亿消费者,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城市中产阶级为品牌产品、奢侈品、服务业呈现出一块美妙的市场。一份来自Goldman Sachs高盛)的报告表明,在2004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已经达到60亿美元,已占到全球奢侈品市场消费额的12%,但这其中只有2%是在中国国内进行交易的,其余的10%均是中国游客在境外旅行时所消费。Goldman Sachs高盛)预言,到2015年底,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除开麦肯锡、高盛及其他的一些研究,还有很多关于财富及消费的轶事性证据。

  • 200610月上海国际顶级奢华品展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一辆9月刚刚入关的被称为本届展会中“最时尚跑车”的德国威茨曼以29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一位神秘的北方富豪订走。
  • 200610月上海国际顶级奢华品展:38万元黄金浴缸吸引成功人士。
  • 一位北京商人给他的英国朋友打电话,询问如何才能买到最新的阿斯顿·马丁轿车。
  • 北京消费者购买了728辆宾利雅致Mulliner豪华轿车,在全球居首位。
  • 银行和金融公司争相为众多账户余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优质客户开设“个人银行”。
  • 一些商人花成百上千万的钱给他们的亲戚购买连锁产业。
  • 成千上万的消费者购买昂贵的限量的手机(花费过万,而不仅仅是几千元了)。
  • 统计显示,2000年到2006年,中国轿车产量增加6.5倍,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私人汽车拥有国;高档车在中国不愁卖,成为中国市场的共识;2006年劳斯莱斯共生产816辆,在中国销售了70辆,数量超过了日本。

在住房方面,房产价格连年攀升,最新数据表明,2007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幅8.2%;对40个重点城市调查的数据表明,20061—6月,预售商品房平均套内面积达115平方米,在全部可销售住房中,12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超过50%的有24个城市。比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户均住宅面积:2002年新建住宅的平均面积,瑞典是99.7平方米,德国是85.1平方米,日本是91.3平方米[3]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克莱尔·肯特发布的报告预计,与日本不相上下,中国也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奢侈品市场,因为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来自高盛的一份统计报告也显示,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12%,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

 

二、奢侈消费行为的原因分析

中国的一些富豪们表现出的夸张的消费行为,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

(一)财富的增长决定了消费水平的提高。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导致消费水平的提高。从我国历年的GDP的高速增长率,可以看出国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迅速提高,从而使社会消费水平和总量迅速提高;在中国,政府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4]在中国社会还有一个特殊现象,即使国民收入提高相对慢于政府和企业收入,但是集团消费节节攀升,而政府收入的提高也增加了公务员灰色收入预期,消费者具有潜在奢侈消费能力。

(二)各种财经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但近年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银行借贷制度及住房、医疗、养老等体制的改革,消费受现期收入的影响下降,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的解释性加强。居民在安排消费时,不仅考虑现期收入,还包括了未来预期收入和预期支出。

(三)消费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价格的变化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有的产品随着市场供应的饱和,价格下跌促进了大众的消费,比如家电和汽车等。另一种就是价格的持续上扬,促进了消费。比如房产,俗话说买涨不买跌,现期价格上升,消费者可能会预期未来的价格会更高,因此,常出现众人抢购的现象,以期在将来价格大幅度上升后能减少损失,而不是减少当期购买量;相反,若当期价格下降,消费者可能预期它是更大降价的前奏,反而减少购买以等待更低价格的到来。

(四)全球化及媒介等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富人们在境内外奢侈消费提供更多的刺激、诱惑和机会。同时,受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我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许多媒体的广告,宣传高档商品是身份的象征等等。

(五)是一种补偿过度的表现。由于我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物质产品不是很丰富,有些人受物质缺乏时代的影响较深,现在社会发展了,财富增加了,物质产品丰富了就开始过度消费高档消费品,补偿自己过去的遗憾,造成一种过度补偿。

(六)消费者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消费者的自尊水平较低,Chang & Arkin (2002)的研究认为,低自尊的消费者有可能比高自尊的消费者花更多的钱用于不必要的消费。Tahira K.Hira教授认为,低自尊的人容易冲动消费。当人自尊下降的时候,容易寻找外部的因素来增强自信或自尊。由于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国民在外国人面前可能产生一种莫名的自卑心理,所以一些有钱没文化的人就会不惜重金购买各种奢侈品,以期这些品牌的象征价值为自己赢得尊重和自信。

(七)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一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如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鼓励消费的政策。二是社会消费价值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导向也过渡为“保证生存消费,鼓励发展消费,适当享受消费”。

 

三、奢侈消费的利弊分析

奢侈消费的前提是财富增长。西方经济学家说,财富本身是道德的,具有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譬如,引领社会的公益方向,增强社会创富能力等等。但在现实的“货币拜物教”的语境中,在不健康伦理理念的操控下,财富非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反而冲击着社会道德与文明。财富的管理和使用的不正当:

(一)导致错误的财富观。马克思指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发达的生产力。[5]但西方经济学的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根据他们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财富就是资本,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永远增殖,因此消费本身就是目的。在消费——生产的过程中,偏好、欲望和满足积极促进了财富的创造,但热爱财富本身不是目的。财富应该等同于人的创造性发展的生产力,而人的全面发展才是目的。西斯蒙第说过:“如果这些成果,即我们称为财富的东西,不仅是物质的,同时也包含着道德的和智慧的结晶,不但可以作为享受,也是用来使人健康发展以达到完善地步的手段,我们是否能够肯定地说已经接近这个目的了呢?”[6]

(二)造成了社会的不公正。首先,是代内的不公正,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过大,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影响社会公平,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其次,是代际之间的不公正,当代人提前消费了子孙后代的资源,给后代人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由于财富消费狂欢往往具有领导性和流行性,会导致大众对富豪奢华行为的关注。富豪的奢侈消费习惯会影响下一社会阶层的消费模式,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所以说,畸形的财富生态还会危害社会,强化社会贫困的结构化趋势,刺激整个社会的浮躁价值观,更加走上不归路。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奢侈消费,也许是有利的;德国人沃夫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中指出:奢侈品生产对社会的迅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它们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个性化以及人性化的品质内涵,因此能够刺激企业创新,提供工作机会,塑造品位与风格;能为消费者带去功能上的优势、情感上的慰藉;能为企业提供崛起的契机、拓展的空间。在他看来,奢侈品不仅仅只有享受功能,它是某种潜在的道德引导,社会沟通。但从道德伦理的角度来说,奢侈行为永远是实现人类追求目标的反作用力。我们应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消费。

 

四、建立适度消费伦理观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适度消费伦理观是一种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实国情相适应的消费伦理观。

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是合理的呢?有人认为合理消费就是:“当且仅当人们的消费行为不单是基于其基本正常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也基于人们自足的物质供应能力——也就是说他或她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来满足自己的这些基本正常的物质生活需要时, 其消费行为才能够同时获得经济和道德两方面的正当合理性。”[7]其中包括了两层含义: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即道德上合理;其次,是要量入为出,能自给自足,即经济上正当。

适度消费伦理观的特点应该是有理、有利、有节。(1)有理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合理消费。合理就是其消费行为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发展需要,即道德上合理。其次是,理性消费。适度消费既不是过度消费,也不是消费不足,即既反对禁欲主义的贬抑消费,又反对享乐主义的张扬消费。消费不足或消费过度都是非理性的。消费不足使人的身体和智力等各方面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阻碍和影响生产的发展,导致生产停滞、市场疲软,影响经济的增长,最终危及人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消费过度又会使人失去理智,一味追求物质财富,奢华无度,使人成为物质的奴隶,失去人的社会主体地位。(2)有利。一方面,是对社会有利。首要是,有利社会公平,有利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主要是消费时不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注意消费的不良影响。代际公平主要是不能提前消费子孙后代的不可再生资源,提倡绿色消费,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有利社会的经济发展,适度消费可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消费者自己有利。适度消费有利消费者财富增长,身、心等各方面健康和谐发展。(3)有节。就是消费要有节制。对物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人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欲望,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对消费要有节制,把握好消费的度。有的消费者过度吸烟饮酒、暴饮暴食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适度消费有利身体的健康发展。

没有高素质的消费者,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部分的消费者素质偏低,生活质量不高,正值我国大力提倡节约型、友好型、发展型社会建设之际,社会应进行积极的消费伦理观教育和消费引导。宣传教育的内容可包括:(1)理财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长,有的消费者在财富管理方式方法上还比较保守,或相对国外还较落后,对消费者进行理财教育,使其采用积极的财富管理方式。(2)消费者的生态意识教育,提倡绿色消费。让消费者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的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3)消费文明教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它对消费者的消费伦理、消费质量、精神文化消费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4)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消费者保护在很多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主要是帮助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熟悉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等。通过消费者权益和保护教育,让消费者知道权益受损时如何保护自己。

当然,适度的消费伦理思想还要和积极的人生观、幸福观结合起来。今天人们的幸福指数未必比五十年代人们的幸福指数高,尽管我们今天的收入增长了很多倍,甚至于开始了奢侈消费。“在所有的社会里,对个人来说,更多的金钱很典型地意味着更多的个体快乐。然而,所有人的收入的增长并不增加所有人的快乐。”[8]面对经济的增长,我们如果不能理性地审视并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富有也是贫困。
阅读:
录入:yudahuai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节水型社会的伦理理念和原则
下一篇:简论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的理论动态与研究意义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